*所有資訊均由學校提供。
在新冠肺炎的籠罩下,學生的生活常態受到強烈的衝擊,每間學校都致力在防疫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取得平衡。而圖書館借還圖書的功能,亦因避免病毒傳播而被逼停止,於是市面上立即有科技公司推出小型紫外光消毒機,要價港幣約35,000元,不但價錢昂貴,效果亦欠理想,每次大概只能為十本以內的圖書進行消毒,根本未能應付全校學生的需要,更要長期佔用人手更換圖書,輪流消毒,並不合乎成本效益。
有見及此,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的圖書館主任劉寶珊老師和STEM主任戴逸華老師便開始假設和構思可否利用STEM的原理和知識自行設計一個合用的圖書殺菌消毒機。
消毒機當中牽涉三個消毒原理﹕1.紫外光殺菌 2.風吹動書頁,把污物吹出 3.臭氧把細菌﹑病毒殺絕。於是,與校長商量後,閱讀組聯同STEM教育組和總務組便嘗試利用身邊有限的資源,以低成本製作這個自家設計的圖書殺菌消毒機。
把「構思」化成「具體形象」
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和辛勞,圖書殺菌消毒機終於成功誕生。老師們在製造過程中最關注的是殺菌消毒機的實用性、安全性和有效度。同時,為了令學生也能參與圖書殺菌消毒機的製造過程,閱讀組更與視藝科合作,舉辦了消毒機『新裝』設計比賽,希望把消毒機的設計權交回給學生,製造一個真正屬於學生的消毒機。
為了讓同學在家學習期間仍可閱讀紙本圖書,學校特別為每位同學訂造了兩個「書.愛回家」圖書袋,每次家長到校交收物品時,都會換取一袋圖書給同學帶回家閱讀,收回的圖書則會利用圖書消毒機消毒。
CKW STEM教育讓同學如『工程師』般解決生活問題
為了提升同學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,常識科及STEM統籌主任戴逸華老師以問題為本的學習模式,結合常識科的光、聲及電的學習內容及STEM研習的概念,於啟發潛能課內,讓五年級的同學成為「小小工程師」,就生活上的防疫需要研發」家居消毒裝置。 首先,同學需要以工程設計模式學習界定生活上的問題,然後提出解決方案,並設計、測試及改良殺菌消毒裝置,最後是匯報學習成果。同學除了學習圖書消毒機內的紫外線(UVC)及臭氣(O3)的科學原理外,亦讓同學學習製作殺菌消毒裝置,解決日常生活上消毒殺菌的難題。